惊爆!错报竟有这几类,你知道吗?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错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事实错报
事实错报是毋庸置疑的错报。这类错报产生于被审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例如,被审计单位记录了虚假的销售交易,将一笔未发生的销售入账,这就是明显的事实错报。再如,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错误,多计或少计了购置成本,也是事实错报的表现形式。
二、判断错报
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异称为判断错报。比如,管理层在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时,采用了不合理的估计方法,导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不准确,由此产生的差异就属于判断错报。又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如果管理层不合理地从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这种会计政策选择不当导致的财务报表差异也属于判断错报范畴。
三、推断错报
推断错报通常是指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当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抽样进行审计时,根据样本中发现的错报情况推断总体中可能存在的错报金额。例如,注册会计师从应收账款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函证,发现样本中有部分客户的应收账款存在高估情况,通过对样本错报情况的分析,推断出整个应收账款总体可能存在的高估金额,这部分推断出来的高估金额就是推断错报。
不同类型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不同,注册会计师需要准确识别和评估各类错报,以便合理确定审计意见类型,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